第75章 安和
關燈
小
中
大
姬月白這話一出口, 殿內的人都靜了一瞬。
姬月白也很快回過神來,加了一句:“不過, 這會很難。”
“和親北蠻, 對於你來說其實是一條艱難但還算安全的路, 而我說的這條路卻是艱難且危險。”
其實上, 雖然姬月白近來總是時不時的回想起前世的事情,但她也不得不承認:現在與前世已經大不相同。
至少, 現今邊境還有白老將軍在,北蠻暫時還打不過來。而內閣則有謝首輔這樣的忠直之人鎮著, 於閣老和他後頭的晉商一黨也沒有太過囂張。大周國內眼下的局勢已然比前世好了許多。
可是, 姬月白卻仍舊不能完全放心,反到是憂心忡忡。
白老將軍終究年過半百之人, 這位大周邊境的鐵壁也是凡人, 他也會老去也會死去......白老將軍之後,邊境還有何人可守呢?前世那個望風而降的寧偉國?
即便是白家,白啟親爹白守義那種一不小心就差點被瓊昭儀坑死的人,只怕還真擔不起白老將軍傳下的擔子,哪怕白啟現今也才十歲出頭, 遠還未到接班的年紀。
而北蠻那位左賢王卻正當壯年,野心勃勃,哪怕眼下北蠻騎兵邊境受挫,兩國聯姻,安和公主遠嫁,可這一切的一切終究只是明面上的東西, 終究還是擋不住對方的野心的。說到底,北蠻便是一條臥在大周北面的野狼,它總是會抓緊每一個機會,咬下大周肥沃的土地和財富,渴飲大周百姓的鮮血與痛苦。
戰火就在咫尺之間,最可怕的卻是國中無人意識到這一點:從皇帝到朝臣,他們都沒意識到大周的衰弱,也沒有意識到北蠻的野心和鋒利爪牙,他們只拿北蠻當做一個煩人的麻煩,只想用女人和財富去打發對方。甚至,隨著大皇子與二皇子逐漸長成,朝臣也已漸漸步入皇子嫡爭之中,便是於閣老也已隱隱與許貴妃結為同盟.......都說壤外必先安內,如今國內已然步步生亂,如何又能抽出空餘去壤外?
可即便如此,哪怕姬月白心中揣著那麽多的擔憂,每日如履刀尖,但她能做的也很有限。她是公主,深居內宮,甚至沒辦法像是大皇子、二皇子那樣結交朝臣、參與朝事。她眼下能做的不過是與傅修齊做點生意,賺錢賣糧,再拿銀錢買糧用作儲備,以備來日所需——終究不過小道而已。
她和安和公主說的那句“和親北蠻,對於你來說其實是一條艱難但還算安全的路,而我說的這條路卻是艱難且危險”,其實也是說給她自己聽的——借著先知救回謝閣老和白家,讓這些能人去救國扶危,對她來說是一條艱難但還算安全的路;可若是自己真正跟著下場,那無疑是一條艱難且危險的路。
可是........
就在姬月白躊躇出神時,安和公主忽然笑了起來:“皎皎,謝謝你。”
姬月白一怔,有些不明所以,神色間亦是微微有些呆。
安和公主一雙烏眸明亮如黑寶石,眸中似有波光一掠而過,盈盈動人。她忽而伸出手,輕輕的掐了掐姬月白的面頰,語聲低柔動聽:“倘若叫我做個規規矩矩的和親公主,熬一熬,一輩子也許就這樣過去了,倒也不難——之前那些和親公主不也都是這樣過的?”
“可我卻不想這樣!”
說著說著,安和公主眼眶微微泛紅,上前幾步抱住姬月白,低聲喃喃著,好似自語一般:“我十三歲時便訂了親,對方是魏地世家公子,聽說七歲能作詞賦,十多歲便能百步穿楊,堪稱文武雙全......定親前,我還站在屏風後面,悄悄的瞧過他一回,他又高又瘦,鼻子很挺,雖然不怎麽愛笑,但其實長得挺好看的。結果定親沒多久,這人一不小心就落馬死了——你說,這麽個五歲就學騎射的人,能百步穿楊的人,竟然是落馬死的,這是不是很可笑?”
安和公主說到此處不覺一笑,笑著笑著,眼淚就掉下來了。她濕漉漉的眼睫低垂著,聲音亦是極低極低:“母妃也覺得有些不走運,還拉著我去廟裏燒了好幾回的香。其實,我母妃她一直都很擔心我的親事。她總說‘我們萍兒這樣的性子,還是不好嫁的太遠,就得選個魏地的,離得近才好照顧’。我拿筷子拿得遠些,她便總要伸手糾正我,還與我說‘筷子拿得遠,嫁得也遠’——我那時候便想:這和拿筷子有什麽關系?結果,還真被我母妃說中了——我就是不走運,姐妹裏怕是屬我嫁的最遠........”
“皎皎,你還沒有去過魏地?其實我.......”
其實我很想回去再回魏地看看的。
魏地的屋舍和京城也不一樣,好多都是聚族而居,那些富商所建的莊落都很大,高聳的外墻皆是用石砌成,依山伴崖,背水而築,哪怕隔了很遠也能看見高高聳立的外墻。
魏地還有高山茂林,山水秀麗,許多服飾特別的山民陪著竹簍在山上來回,還有年輕的男女不時揚聲對歌。
魏地的天空那樣藍。瓦藍瓦藍的。
那是她的故鄉,那裏有她的父母親人,是她自小長大的地方。待她去了北蠻,天蒼蒼,野茫茫,哪怕是在草原最高的山峰上,只怕也再望不見這魂牽夢縈的故鄉了。
“皎皎,如果可以,我也想回來的,再回魏地去。”安和公主含著淚,語氣卻是極鄭重的,她一字一句的道,“無論多難。”
姬月白眼中一酸,想要說些什麽卻覺得喉中一哽,最後抿了抿唇,不由掉下淚來。
是啊,她們都是一樣的人,都有想要守護的東西。
人已走在途中,哪裏又能貪圖一時的安逸,反而去畏懼路途的艱難與危險?
原該是雖千萬人吾往矣。
*********
安和公主是十月出嫁的。
那一天的天氣不錯,北蠻來那些使臣亦是難得露了歡顏——他們為著聯姻之事來來回回折騰了這麽久,事情總算是辦完了。
唯一可惜的是:安和公主的生母魏王妃因病沒能趕來京城,最後還是皇帝與許貴妃親自送的人。
天才剛亮,安和公主便穿著厚重而華美的禮服,從內宮走出。她頭上的鳳冠鑲嵌著明珠寶石,映著晨曦第一縷的天光,明耀而端貴。她就這樣,扶著宮人的手,一步步的自宮城出。直到上轎前,她方才頓住腳步,鄭重其事的回頭向皇帝與許貴妃拜別。
她俯身時,刺金暗紋的長袖幾乎及地,輕緩而莊重的自漢白玉的石階上掠過,好似鳳凰展翅。
唯有她面上的神色依舊莊嚴肅穆。
她就這樣三叩九拜的拜別了她生活了十五年的故國和親舊,一步一回頭的坐上了離宮的轎子。
隨著禮儀官叫起,轎子被擡起,儀仗隊伍正式啟行。
姬月白亦是在側看著,遙遙的望著安和公主一行人漸漸遠去,只覺得這一年的冬日仿佛也在禮樂聲中悄然而來。
寒風尤其刺骨,寒意徒生。
站在姬月白身側的正是張淑妃,她的心情也不大好:因著皇帝先時惱恨她有意叫姬月白和親,怨氣不減,張家到底還是沒有胡亂選幾個族中姑娘頂上,而是老老實實的從家裏挑了姑娘出來。而今跟著安和公主去的張家姑娘便是成國公府二房所出的張玉笙,她比張瑤琴小一歲,如今才十二歲!
為著張玉笙的事情,成國公府二房那裏也頗有怨言:平日裏張瑤琴這公府嫡長女事事都占了先也就罷了,這會兒出事了怎麽反是推張玉笙這做妹妹的?這可真是便宜全都要占,吃虧卻一點不吃。
若非成國公府還有張老夫人壓著,只怕二房上下都要鬧翻天了。
這事說到底還是張淑妃惹出來的,她多少也被娘家埋怨了幾句,想著二侄女的可憐可嘆,背地裏自是懊悔得不行,都覺沒臉再去見自家二嫂了。
眼下,瞧著二侄女遠去,張淑妃心裏亦是難受得緊。
不得不說,今日實在難得,姬月白和張淑妃這對母女竟是生了一般的心情——姬月白惋惜安和公主,張淑妃亦是惋惜侄女,兩人心裏都不好過,難受的厲害。
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冷,方太後在年末的時候著了寒,病倒了。
其實,人老了總有許多毛病,方太後這個年紀,偶有小疾也是有的。只是,方太後這一病,滿宮上下給嚇著了,都不敢輕忽,太醫院幾位給太後請脈看診的老太醫提心吊膽,每日裏小心翼翼的請脈開藥,生怕出一點兒意外。
皇帝這個大孝子最是放心不下,雖朝事繁忙,但他還是整日抽空都要看脈案和藥方,時不時的便要捧著湯藥在太後左右侍疾。皇帝孝心至此,許貴妃等幾位妃嬪做兒媳婦的自也不能落後,一個個立志要做孝順兒媳,都要跟著效法,恨不得帶上皇子公主,留在慈安宮裏侍疾才好。
只是方太後素喜清凈,病中更是也不耐煩應付這些人,一律不見,平日裏也就讓方宸妃這個做侄女的多留一會兒。
姬月白亦是愁心得很:前世的方太後是在去年急病過世的,所以去年一整年她都提心吊膽的擔心著方太後的身體。可她千防萬防,好不容易熬過了年,原想著方太後過了去年的死劫之後,應該也就平安了。卻沒想到,方太後這會兒卻又忽然病了。
仿佛無形之中就有那麽一雙手,輕輕一撥,便把被打亂的軌道撥回了原處。
作者有話要說: 這一章比較卡,寫的晚了,對不起。
PS.最近有些人在催時間,我也被弄得有點急,寫著寫著快進了好多,節奏都差點打亂了。所以我晚上理了理,還是決定按部就班的寫。女主現在九歲,馬上就過年,過了年就十歲,再過三四年就是古代談婚論嫁的年紀了,大家真的不必急(不必急這話其實也是寫給我自己的)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姬月白也很快回過神來,加了一句:“不過, 這會很難。”
“和親北蠻, 對於你來說其實是一條艱難但還算安全的路, 而我說的這條路卻是艱難且危險。”
其實上, 雖然姬月白近來總是時不時的回想起前世的事情,但她也不得不承認:現在與前世已經大不相同。
至少, 現今邊境還有白老將軍在,北蠻暫時還打不過來。而內閣則有謝首輔這樣的忠直之人鎮著, 於閣老和他後頭的晉商一黨也沒有太過囂張。大周國內眼下的局勢已然比前世好了許多。
可是, 姬月白卻仍舊不能完全放心,反到是憂心忡忡。
白老將軍終究年過半百之人, 這位大周邊境的鐵壁也是凡人, 他也會老去也會死去......白老將軍之後,邊境還有何人可守呢?前世那個望風而降的寧偉國?
即便是白家,白啟親爹白守義那種一不小心就差點被瓊昭儀坑死的人,只怕還真擔不起白老將軍傳下的擔子,哪怕白啟現今也才十歲出頭, 遠還未到接班的年紀。
而北蠻那位左賢王卻正當壯年,野心勃勃,哪怕眼下北蠻騎兵邊境受挫,兩國聯姻,安和公主遠嫁,可這一切的一切終究只是明面上的東西, 終究還是擋不住對方的野心的。說到底,北蠻便是一條臥在大周北面的野狼,它總是會抓緊每一個機會,咬下大周肥沃的土地和財富,渴飲大周百姓的鮮血與痛苦。
戰火就在咫尺之間,最可怕的卻是國中無人意識到這一點:從皇帝到朝臣,他們都沒意識到大周的衰弱,也沒有意識到北蠻的野心和鋒利爪牙,他們只拿北蠻當做一個煩人的麻煩,只想用女人和財富去打發對方。甚至,隨著大皇子與二皇子逐漸長成,朝臣也已漸漸步入皇子嫡爭之中,便是於閣老也已隱隱與許貴妃結為同盟.......都說壤外必先安內,如今國內已然步步生亂,如何又能抽出空餘去壤外?
可即便如此,哪怕姬月白心中揣著那麽多的擔憂,每日如履刀尖,但她能做的也很有限。她是公主,深居內宮,甚至沒辦法像是大皇子、二皇子那樣結交朝臣、參與朝事。她眼下能做的不過是與傅修齊做點生意,賺錢賣糧,再拿銀錢買糧用作儲備,以備來日所需——終究不過小道而已。
她和安和公主說的那句“和親北蠻,對於你來說其實是一條艱難但還算安全的路,而我說的這條路卻是艱難且危險”,其實也是說給她自己聽的——借著先知救回謝閣老和白家,讓這些能人去救國扶危,對她來說是一條艱難但還算安全的路;可若是自己真正跟著下場,那無疑是一條艱難且危險的路。
可是........
就在姬月白躊躇出神時,安和公主忽然笑了起來:“皎皎,謝謝你。”
姬月白一怔,有些不明所以,神色間亦是微微有些呆。
安和公主一雙烏眸明亮如黑寶石,眸中似有波光一掠而過,盈盈動人。她忽而伸出手,輕輕的掐了掐姬月白的面頰,語聲低柔動聽:“倘若叫我做個規規矩矩的和親公主,熬一熬,一輩子也許就這樣過去了,倒也不難——之前那些和親公主不也都是這樣過的?”
“可我卻不想這樣!”
說著說著,安和公主眼眶微微泛紅,上前幾步抱住姬月白,低聲喃喃著,好似自語一般:“我十三歲時便訂了親,對方是魏地世家公子,聽說七歲能作詞賦,十多歲便能百步穿楊,堪稱文武雙全......定親前,我還站在屏風後面,悄悄的瞧過他一回,他又高又瘦,鼻子很挺,雖然不怎麽愛笑,但其實長得挺好看的。結果定親沒多久,這人一不小心就落馬死了——你說,這麽個五歲就學騎射的人,能百步穿楊的人,竟然是落馬死的,這是不是很可笑?”
安和公主說到此處不覺一笑,笑著笑著,眼淚就掉下來了。她濕漉漉的眼睫低垂著,聲音亦是極低極低:“母妃也覺得有些不走運,還拉著我去廟裏燒了好幾回的香。其實,我母妃她一直都很擔心我的親事。她總說‘我們萍兒這樣的性子,還是不好嫁的太遠,就得選個魏地的,離得近才好照顧’。我拿筷子拿得遠些,她便總要伸手糾正我,還與我說‘筷子拿得遠,嫁得也遠’——我那時候便想:這和拿筷子有什麽關系?結果,還真被我母妃說中了——我就是不走運,姐妹裏怕是屬我嫁的最遠........”
“皎皎,你還沒有去過魏地?其實我.......”
其實我很想回去再回魏地看看的。
魏地的屋舍和京城也不一樣,好多都是聚族而居,那些富商所建的莊落都很大,高聳的外墻皆是用石砌成,依山伴崖,背水而築,哪怕隔了很遠也能看見高高聳立的外墻。
魏地還有高山茂林,山水秀麗,許多服飾特別的山民陪著竹簍在山上來回,還有年輕的男女不時揚聲對歌。
魏地的天空那樣藍。瓦藍瓦藍的。
那是她的故鄉,那裏有她的父母親人,是她自小長大的地方。待她去了北蠻,天蒼蒼,野茫茫,哪怕是在草原最高的山峰上,只怕也再望不見這魂牽夢縈的故鄉了。
“皎皎,如果可以,我也想回來的,再回魏地去。”安和公主含著淚,語氣卻是極鄭重的,她一字一句的道,“無論多難。”
姬月白眼中一酸,想要說些什麽卻覺得喉中一哽,最後抿了抿唇,不由掉下淚來。
是啊,她們都是一樣的人,都有想要守護的東西。
人已走在途中,哪裏又能貪圖一時的安逸,反而去畏懼路途的艱難與危險?
原該是雖千萬人吾往矣。
*********
安和公主是十月出嫁的。
那一天的天氣不錯,北蠻來那些使臣亦是難得露了歡顏——他們為著聯姻之事來來回回折騰了這麽久,事情總算是辦完了。
唯一可惜的是:安和公主的生母魏王妃因病沒能趕來京城,最後還是皇帝與許貴妃親自送的人。
天才剛亮,安和公主便穿著厚重而華美的禮服,從內宮走出。她頭上的鳳冠鑲嵌著明珠寶石,映著晨曦第一縷的天光,明耀而端貴。她就這樣,扶著宮人的手,一步步的自宮城出。直到上轎前,她方才頓住腳步,鄭重其事的回頭向皇帝與許貴妃拜別。
她俯身時,刺金暗紋的長袖幾乎及地,輕緩而莊重的自漢白玉的石階上掠過,好似鳳凰展翅。
唯有她面上的神色依舊莊嚴肅穆。
她就這樣三叩九拜的拜別了她生活了十五年的故國和親舊,一步一回頭的坐上了離宮的轎子。
隨著禮儀官叫起,轎子被擡起,儀仗隊伍正式啟行。
姬月白亦是在側看著,遙遙的望著安和公主一行人漸漸遠去,只覺得這一年的冬日仿佛也在禮樂聲中悄然而來。
寒風尤其刺骨,寒意徒生。
站在姬月白身側的正是張淑妃,她的心情也不大好:因著皇帝先時惱恨她有意叫姬月白和親,怨氣不減,張家到底還是沒有胡亂選幾個族中姑娘頂上,而是老老實實的從家裏挑了姑娘出來。而今跟著安和公主去的張家姑娘便是成國公府二房所出的張玉笙,她比張瑤琴小一歲,如今才十二歲!
為著張玉笙的事情,成國公府二房那裏也頗有怨言:平日裏張瑤琴這公府嫡長女事事都占了先也就罷了,這會兒出事了怎麽反是推張玉笙這做妹妹的?這可真是便宜全都要占,吃虧卻一點不吃。
若非成國公府還有張老夫人壓著,只怕二房上下都要鬧翻天了。
這事說到底還是張淑妃惹出來的,她多少也被娘家埋怨了幾句,想著二侄女的可憐可嘆,背地裏自是懊悔得不行,都覺沒臉再去見自家二嫂了。
眼下,瞧著二侄女遠去,張淑妃心裏亦是難受得緊。
不得不說,今日實在難得,姬月白和張淑妃這對母女竟是生了一般的心情——姬月白惋惜安和公主,張淑妃亦是惋惜侄女,兩人心裏都不好過,難受的厲害。
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冷,方太後在年末的時候著了寒,病倒了。
其實,人老了總有許多毛病,方太後這個年紀,偶有小疾也是有的。只是,方太後這一病,滿宮上下給嚇著了,都不敢輕忽,太醫院幾位給太後請脈看診的老太醫提心吊膽,每日裏小心翼翼的請脈開藥,生怕出一點兒意外。
皇帝這個大孝子最是放心不下,雖朝事繁忙,但他還是整日抽空都要看脈案和藥方,時不時的便要捧著湯藥在太後左右侍疾。皇帝孝心至此,許貴妃等幾位妃嬪做兒媳婦的自也不能落後,一個個立志要做孝順兒媳,都要跟著效法,恨不得帶上皇子公主,留在慈安宮裏侍疾才好。
只是方太後素喜清凈,病中更是也不耐煩應付這些人,一律不見,平日裏也就讓方宸妃這個做侄女的多留一會兒。
姬月白亦是愁心得很:前世的方太後是在去年急病過世的,所以去年一整年她都提心吊膽的擔心著方太後的身體。可她千防萬防,好不容易熬過了年,原想著方太後過了去年的死劫之後,應該也就平安了。卻沒想到,方太後這會兒卻又忽然病了。
仿佛無形之中就有那麽一雙手,輕輕一撥,便把被打亂的軌道撥回了原處。
作者有話要說: 這一章比較卡,寫的晚了,對不起。
PS.最近有些人在催時間,我也被弄得有點急,寫著寫著快進了好多,節奏都差點打亂了。所以我晚上理了理,還是決定按部就班的寫。女主現在九歲,馬上就過年,過了年就十歲,再過三四年就是古代談婚論嫁的年紀了,大家真的不必急(不必急這話其實也是寫給我自己的)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